桓公问:“我与你交谈甚欢,十分投契,我将采纳你的方伯之策,完成我的志向,因而拜你为相,为什么不受?”
答:“大厦绝非一根木材就能建成,大海绝非一条江河就能成就。主公志向远大,如果想要成功,必须还要重用五位人杰。”
桓公问:“哪五位?”
答:“升降揖让、进退娴雅、言辞刚柔,我不如隰朋,请任其为大司行。
“垦荒辟地、聚粟尽利,我不如宁越,请任其为大司田。
“平原广牧、车不结辙、士不旋踵、鼓而三军视死如归,我不如王子成父,请任其为大司马。
“决狱持平、不杀无辜、不诬无罪,我不如宾须无,请任其为大司理。
“犯颜直谏、忠不避死、不挠富贵,我不如东郭牙,请任其为大谏官。
“主公如果只想要治国强兵,这五个人就可以做到了。主公如果想要成就方伯之业,我虽不才,必当尽忠效力。”
(由此也可见,管仲为这一天,已经准备了很多年。)
桓公同意,于是拜管夷吾为相国,赐予国中市租一年。隰朋以下五人,都按夷吾举荐,一一封官,各司其职。又在都城城门口悬挂榜文,凡有富强之策,都可上殿呈奏。
后来桓公私下里又问管仲:“我平生好打猎,又好女色,这会不会妨碍霸业?”
夷吾答:“不妨。”
桓公问:“那什么会妨碍霸业呢?”
答:“不知贤愚,不识人才,有妨碍;能识人,却不用,有妨碍;能识人,能用人,却不放心,有妨碍;能识人,能用人,能放心,却听信小人谗言,有妨碍。”
桓公说:“明白了。”
从此以后,桓公将齐国军政大事都交由夷吾管理,尊号仲父,礼遇在高、国二卿之上。
桓公说:“国家但凡有大事,先报告仲父,再向我报告。要怎样应对,全凭仲父裁决。”
又禁止国人直呼夷吾之名,国中无论贵贱,都只能以“仲”称呼,这是因为古人以称字为敬。
再说鲁国,鲁庄公听说齐侯拜了管仲为相,大怒,道:“悔不听施伯之言,小白小儿竟敢欺我!”
庄公旧仇新恨,一齐发作,再整顿战车,准备伐齐。
齐桓公听说了消息,召管仲来商议:“我刚即位,不想总是被人攻打,这次我想先讨伐鲁国,仲父认为怎样?”
管仲答:“军政还没有实施完成,军队还不可用。”
桓公不听,派鲍叔牙为将,不等鲁军动手,抢先攻打长勺。
鲁庄公召施伯来问:“齐国实在欺我太甚,如今他兵犯长勺,要怎样抵御?”
施伯说:“我推荐一个人,可以对抗齐军。”
庄公问:“何人?”
施伯答:“我知道一个人,姓曹名刿,在东平隐居,他虽然从来没有出来做官,但确实有将相之才。”
庄公命施伯去请。
曹刿笑道:“怎么吃肉的人(贵族、掌权阶级)想不出办法,竟要找吃菜的人(平民)讨主意?”
施伯说:“吃菜的人如果有好主意,很快也能吃肉。”
曹刿和施伯一起去见庄公。
(由此可见,中国自古以来,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真正有本事的人永远不是真隐居,只是一定要找一个值得的主公,一定要有人来请,才肯出山。只有这样,才不必陷入无谓的内耗,才能有空间展现自己的才能,也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地位、权力。是正常操作。如曹刿,只需施伯一请。如诸葛亮,则必须主公亲自多次拜访。人才首先要对自己的价值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。)
庄公问:“如今齐军来犯,应怎样抵御?”
曹刿答:“所谓兵事,都是随机应变,怎么可能预言?请让我与大军同行,我自会根据具体的情况,制定出战术计策。”
庄公很高兴,让曹刿与自己同乘一车,直奔长勺。
鲍叔牙听说鲁侯亲自带兵来战,严阵以待。庄公亦列阵对峙。
鲍叔牙因为乾时一战轻易得胜,有些轻视鲁军,当即下令击鼓进兵,许以先破阵者重赏。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地,也要命令鸣鼓对敌。
曹刿阻止说:“此时齐军士气正锐,应以静制动。”并传令军中:“众军谨守战阵,敢喧哗者斩!”
齐兵来冲鲁阵,鲁阵如同铁桶,根本冲不动,齐军只得后退。
齐军退回后,重新列阵,片刻之后,又鼓声大震,鲁军依然寂然不动,齐军再退。
鲍叔牙说:“鲁军不敢与我军对战,下次击鼓必定击溃他们。”
曹刿听到第三通鼓,对庄公说:“破齐正在此时,主公可急令击鼓!”
这是鲁军第一次鸣鼓,而齐军已经是第三次。齐军见鲁军前两次都不动,以为鲁军不敢战,已经懈怠了。此时鲁阵鼓声骤起,鲁军突然冲来,刀砍箭射,势如疾雷,鲁军以锐击惰,杀得齐兵七零八落,大败而逃。
庄公想要追击,曹刿说:“还不行。”
随后,曹刿亲自下车,查看齐军列阵败退后留下的车辙,又登车远望,过了许久,才说:“可以追了。”
庄公驱车追赶三十余里,缴获辎重甲兵无数。
鲁庄公大败齐军后,问曹刿:“为何你只击鼓一次就战胜了齐军的三次击鼓,可有说法?”
曹刿回答:“临场战斗以士气为最重要,士气勇则胜,士气衰则败,击鼓是正用来鼓舞士气的。
“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盛,第二次再击鼓士气已经有所衰减,第三次击鼓士气便耗尽了。我军一直不击鼓,是为了养三军之气。
“敌军三鼓后,士气已衰竭,我军则突然第一次击鼓,积累的士气正充盈。以充盈之士气对衰竭之士气,怎么会不胜?”
庄公又问:“齐军既然已经败退,你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让追,后来又为什么下令追击?请说明原因。”
曹刿说:“齐人多诈,恐怕有埋伏,他们虽然败逃,但不可全信。我登车观察,见他们的车辙纵横混乱,因而知道齐军军心已乱,又望见他们旌旗不整,阵型已散,确实是急于逃奔,所以才下令追击。”
庄公赞道:“你果然深通兵法!”
于是拜曹刿为大夫,并厚赏施伯的举荐之功。
这一年是周庄王十三年春。
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